【精品】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1今天,借我们学科组五环跟进之机,白树常老师和赵玉玲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这两位老师风格不同,白老师沉稳老练,属于内热型,赵老师生动活泼,属于外热型。他们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引导深入浅出,学生学得入情入境,课堂上异彩纷呈。
白老师的课:
1、对文本解读深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情随着语调的变化而变化,或激昂,或低沉,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渐入佳境。
2、凸显了语用教学。学习了新词新语法等,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运用。比如“善”字教学,引导学生说喜欢唱歌的叫“善歌”,喜欢跳舞的叫“善舞”。“峨峨兮若泰山”,引导生练习说句子“皎皎兮若明月”,“依依兮若杨柳”等。
3、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动静搭配。课堂上,有自学,有互动,有写话,有朗读,这种有动有静的节奏感很强,效果也很好。
赵老师的课:
1、层次性体现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这种层次性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比如在善鼓善听的句子中,先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练习表达,补充资料,体会知音难觅,再次感受相聚的欢乐,再去读,就有了提升。
2、语文味道浓烈。赵老师引导学生抓汉字特点,体会语言之美,感受艺术之美,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琴”字处理,抓字形特点去理解绝弦的意思;“善”字的引导时,也是从字形特点出发,张大嘴巴,美极了,妙计了。这些话说的合情合理,毫不矫揉造作,很自然得体。
3、整堂课淡化讲解,突出朗读,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朗朗的读书声。
两位老师共同的问题是“兮”字的朗读,这就是难点,是学生易犯错的地方,但老师没抓住,是不是应该在范读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老师引导为了突出感情,要拖长音,放慢速度。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去读了。
语文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回忆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事情,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文章角度新颖,巧妙地把父爱浓缩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并借一则描写眼睛的谜语,让人真切地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永远带给孩子光明与快乐。
故事虽然简短,但要学生能从作者与父亲的猜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无所不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样,以“教”为主,要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优势,但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还需教师适时指导点拨,省时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还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等方面进行详细复述。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能做到简洁明了清楚的复述课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精心的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独立认识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等词语。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课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预习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些较难的词,还要进行点拨。如“深邃”一词,除了指导书写“邃”,另外学生在理解这词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对“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的教学教师也采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训练,并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受词语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标二:读懂描写父亲眼睛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通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眼睛中,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文章巧妙地把父爱浓缩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感悟。在学生找到句子后,不要急于朗读,应结合课文,通过教师引读、学生角色体验、展开合理想象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感观上的刺激深入感悟文本,浸入文本,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
目标三:初步了解简要复述的方法,并对课文的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复述。
语文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
《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使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2、教学目标简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二、教法与手段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质。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背景音乐
上课前先播放背景音乐歌曲《诚信之歌》,调节教室气氛,使学生神经放松,从上一堂课中走出来,准备好投入语文课中。
2、激情导入
由师生合演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快板,不仅可以顺利导入到这篇诚信为主旨的课文,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
3、作者介绍
在介绍作者余秋雨时,用一段话将他众多 ……此处隐藏12191个字……个直观的了解,通过学习,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戴之情。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文章,课文主要通过作者对安塞腰鼓场面、鼓声、后生们、舞姿等方面的描述,表现了安塞腰鼓磅礴大气的、壮阔的生命力之美。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学习文中的排比句式仿写句子,感受安塞腰鼓的壮美与大气。
3、能学习作者的“抓住典型场景叙述”的方法,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4、能积累、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情感目标:
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出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出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3、能积累、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
1、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出安塞腰鼓所散发出的生命力之美。
教学具准备:
《安塞腰鼓》课件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对这篇课文的的教学采取了“以读为主,读中求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安塞腰鼓的壮阔之美和文章语言文字的优美。
我对第二课时的处理是这样的:.
首先,精心设计导入。
我以安塞腰鼓的视频片段导入课文,让学生了解到安塞腰鼓这一“天下第一鼓”的迷人的魅力。然后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随着我一起走入了课文。学生在浓浓的壮阔的氛围中,极富兴趣地去课文中去找寻有关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出安塞腰鼓的场面美、后生美、舞姿美、鼓声美,让学生一直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整篇文章的学习。
第二,我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由于本文是一篇极富激情的抒情性文章,所以对学生的促动很大,在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我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作者感情,感悟自己的感情,想象安塞腰鼓的迷人的魅力。
第三,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
情境的熏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进京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浓浓的大气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进入课文,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开始感受作者的感情;
接着,在教学“场面美”的部分时,我播放了国庆节安塞腰鼓天安门广场的表演视频,壮阔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安塞腰鼓的魅力,所以学生读课文就读得非常的动情,非常的投入。
最后,我再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在黄土高原的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壮阔的场面中,在同学们的对腰鼓场面深深地迷醉中结束课堂。
【说学法】
在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这样学习:
1、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时场面之美、舞姿之美……
2、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排比句增强语势。不仅积累作者的优美词句,而且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句子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说过程】
一、导入;
课件导入情境,同时老师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让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二、探究新知:
1、了解作者“抓住典型场景叙述”的方法;
2、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安塞腰鼓的壮美(重点);
3、结束课堂。
语文说课稿 篇10一、说教材
《哀江南》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古戏曲单元的自读课文,安排两课时。
本文是著名的传奇剧作《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它由七支曲子组成,前六曲铺写景物,寓情于景;最后一曲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整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二、教学目的与重难点
1、通过诵读品味曲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3、体会作品表现的兴亡之感
品味语言和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曲词,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2、选取重点曲子作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3、通过与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戏曲和诗歌中的不同特点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剧情。
三、介绍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四、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2、指导学生集体朗读和自由诵读。
3、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主体内容。
(1)七支曲子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三部分。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浓郁、悲怆的基调。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抒发亡国之痛。第七支曲子是尾声,为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之痛。
(2)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明确:重点突出了明孝陵、明故宫、秦淮河畔、长板桥和旧院。苏昆生是按自己览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3)课文中哪些语句能点明全篇的主旨?
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