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案

时间:2024-03-30 09:39:24
《父母的心》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的心》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汪洋中的船,永远惦念的是港湾;高飞的倦鸟,始终牵挂的是故林;天涯的游子,无尽思念的是亲情。再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愫!这种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个平常但催人泪下的故事——《父母的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2、积累字词:褴褛( )( )

失魂落魄:

无精打采:

如数奉还: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分别用了什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了几个人物?概括其形象。

3、语言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本文语言细腻、深沉且蕴含深刻,文中哪些话语最让你感动,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使你动情?

4、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积累收集反映父母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互相交流。

四、总结归纳:

1、这篇文章讲述 。

赞美了 的感情。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

2、写作特点:(○)(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案2

教学目标:

1、体会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感悟浓浓的爱心中隐含着淡淡的哀怨。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教学媒体:投影仪、胶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情导入:

有人说:上帝不能到每个人的家里,所以创造了父母。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地方,他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他;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地方,叫做“家”,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父母又有一颗怎样的心呢?

出示课题:父母的心

二、简介作者生平: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出示投影)

三、整体感知

1、 (过渡)创设情境:请你带着你的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去朗读课文,从中体会父母的另一颗心,也许你会发现原来父母的爱是那样的无私与高尚。

2、学生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

复述故事时应注意:○1抓住主要事件○2语言生动简明○3时间不超过3分钟。

3、你能体会课文中父母的心吗?请写出你的看法。

提示:父母的心是。

教师归纳并板书:

父母的心

送长子换女儿

换次子要女儿(一波三折)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四、品味情节,把握主题

1、小组讨论: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教师归纳:送与不送都是爱。)

哪一次理由最让你感动?请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感悟隐含着的淡淡的哀怨。

2、总结评价: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这体现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口头小创作:爱是(出示投影)

示例:爱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香醇。

(教师适当补充:爱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爱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爱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爱是雨中的一把伞;爱是夜里的一盏灯;爱是儿女眼中的依恋,;爱是父母无私的心灵……)

3、合作探究:

○1课文如果一开头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不是更能体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吗?文章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说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4、小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五、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以下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提示:○1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与财主夫人再次相遇于轮船上。○2他们到财主夫人的公司里打工,由于出色的表现,贫穷父母的大儿子终于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3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最终一家六口真的饿死在一起。此外,还有其他种种续写,只要想象合理,不受限制。)

2、过渡:“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爱,它又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回报父母呢?

课后让大家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投影部分)

例如: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

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英国谚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 ( ……此处隐藏15430个字……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

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

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并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

同学交流,明确。

请同学们用手中智慧的笔,以你喜欢的文学样式,学学古人,写一段话,来颂扬这种淳朴美丽的情感。

学生先自写,然后小组交流,按组推荐一至二篇,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请同学点评。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写得非常有真情实感。都把对父母的爱纷纷诉诸于笔端。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文中的主人公因为有父母的浓浓爱心,相信他们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健康幸福地生活着。同时也衷心祝愿我们每位师生的家庭和睦,亲情芬芳。

请欣赏FLASH课件:《让爱住我家》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课上的习作精心修改后,誊抄在作文本上。

2、根据文末,发挥想象,补写一个结尾,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父母的心》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佣、嘀、咕、弃、舱、承、允、添、嗓、残、酷、谋,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与课文主题的关系。

3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能结合实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情:每个人的父母各不一样,但他们心中都有着对儿女们浓浓的爱。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2你了解自己父母的心吗?

(板书课题:父母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笔下的父母又有着一颗怎样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习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l )认读生字词。女佣嘀咕抛弃舱房继承允许添麻烦嗓音残酷谋生

( 2 )指导读准字音。“承,是翘舌音,“舱、嗓,是平舌音,“佣、舱、承、嗓,是后鼻音,“允、添、残”是前鼻音。

( 3 )指导难写的字。“承,的中间是“了”字加三横;“添”字的右下方不是“小”。

4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词义。

( 1 )孩子们个个聪明可爱,

( 2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是他们的衣裳却污溃斑斑。自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故事的内容吗?

3思考:那对穷夫妇送来送去,送过几次?什么时候送的?送的是谁?送出去,要回来,这中间的理由是什么?请大家边看书边根据老师提供的表格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研读语句,感悟深化

1模拟情境,启发情感。

( 1 )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当富翁夫人要求领养一个孩子时,孩子父亲心里想的是什么?

①高兴:有一个孩子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自己的负担也可以减轻一点了。你从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求之不得”。

②犹豫:送还是不送。这种心理你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商量”。指导朗读:高兴而又犹像不决。

( 2 )送走长子时。

当夫妻俩送走大儿子后,他们是怎样离开舱房的?(流着眼泪)此时,他们的心里又有怎样的想法?指导朗读:不舍。

( 3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将长子要回来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决定了将孩子送人,这样的理由站得住脚吗?从这样的理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孩子的不舍)指导朗读:不舍。

( 4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第三次母亲决定用三岁的女儿换走二儿子,这次的理由是二儿子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奶奶。难道只有二儿子像奶奶吗?看来这个理由也是一个借口,这仍然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舍。此时母亲的话该怎样读?(难为情、不舍)

( 5 )要回女儿时。

当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在船舱里休息的时候,他们可能都想起了那个年幼的女)

他们都想到了:女儿太小了,真舍不得她。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这一夜,他们一夜没有合眼。第三天上午,夫妻俩又出现在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当夫人问了好儿遍,父亲才说话。(课件出示原文)为什么父亲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联系“抽泣”,体会当时父亲的心情)指导朗读。

2联系上下文,升华情感。

( l )在这儿,父亲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舍不得。课文还有一处地方也直接提到了父亲的不舍,你知道在哪儿吗?

( 2 )指导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 3 )小组讨论: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还是要回孩子是爱?你觉得文中哪个片段哪个句子最感动你?(指导朗读)4在课文中,你还感受到谁的爱?(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大家分享你的父母心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关爱。

《《父母的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